查看完整版本: 海倫‧凱勒 - 走出盲聾啞並為之獻身的世紀偉人
頁: [1]

Maxaudio 發表於 2009-5-18 06:58 PM

海倫‧凱勒 - 走出盲聾啞並為之獻身的世紀偉人

http://gregorylarson.files.wordpress.com/2008/05/2008-05-30-helen-keller1.jpg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自幼罹患盲聾啞三重缺陷,完全失去與外界溝通的能力,陷入痛苦無助的黑暗世界中。然而她不向命運屈服,憑著堅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努力奮發,在老師蘇利文的啟發和教導之下,克服重重障礙,學會點字、發聲,接受正規教育,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這在特殊教育尚不發達的一百多年前,可說是一大奇蹟。

小時候參訪盲聾學校,知道有許多人和他遭遇一樣的不幸,令她心中萌生犧牲奉獻的決心,要為跟她一樣遭遇的孩子們盡心盡力。學成後,她追求自己的夢想,把一生投入為盲聾啞人士爭取福利與教育的志業。她的足跡遍及20多國,到處請命,使得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不幸的人受到救援和鼓勵。她的上進成功,寫下了近代盲人教育史上最動人的一章;她的呼籲與努力,使社會連帶責任的真正福祉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歡樂淘氣何其短

1880年6月27日,美國阿拉巴馬州塔斯肯尼亞鎮的凱勒家,誕生了一個可愛的小娃娃,她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海倫‧凱勒。她的父親亞瑟曾是美國南北戰爭時南軍的上尉,也是鎮上的大地主,溫厚慈祥,在一家報社擔任編輯。母親凱蒂是位名門閨秀,溫良賢慧,海倫失明後的黑暗歲月裡,凱蒂的慈愛和智慧是她的支柱。
海倫小時候活潑健康,充滿好奇心,聰慧伶俐。6個月大就能發出「茶」、「你好」的聲音;不到一歲就能模仿大人說話,她的一些滑稽動作常引來家人的哄堂大笑,為家裡帶來不少歡笑和快樂。
海倫的家被茂密的樹林圍繞著,牆上爬滿常春藤,因而被稱為「常春藤之家(Ivy Green)」。後來美國盲人協會把這裡作為她的紀念館。週歲時,父親還邀請客人在家裡餐廳為她慶生。海倫常在庭園裡摘小花,聞著花香,聽著蟲鳴鳥叫,玩得不亦樂乎,這些景象給她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憶。
然而,老天給她的歡樂是何其短暫,一場病,把她和全家打入了黑暗的深淵。

天降苦難成盲聾

1882年的一月底,19個月大的海倫突然發高燒不退,醫生診斷是得了急性腦炎。兩星期後海倫的燒熱突然退了,可是海倫醒來後,眼睛疼痛不堪。有一天,海倫睡醒時發現自己什麼也看不到聽不見。她從此再也看不到燦爛的陽光,聽不見家人的歡聲笑語了。漸漸地,她連話也不會說了。就這樣,她失明失聰失語,墜入苦難的人生。
海倫還是逐漸長大,慢慢適應沒有光明的日子。她在家裡摸索走來走去,跟著母親忙裡忙外。母親每天拉著她的手,教她觸摸各種東西,記住其位置。在母親耐心的教導下,海倫已經學會用動作來表達她的需求,如左右搖頭、上下點頭…。5歲時,她已能用自創的肢體語言與家人溝通了。她日後在自傳中寫著:「在那漫長的黑暗日子裡,完全是母親的慈愛與引導,讓我得以保有活下去的信心。」
海倫只能用手觸摸來感覺周遭的一切。她一再摸著母親的嘴巴,學著張口和閉口。由於發不出正確語音,她就常對身邊的人踢撞哭鬧,發洩怒氣和焦慮,讓父母大傷腦筋。父母因她的不幸而過度縱容,使她益形頑劣難管。凱勒夫婦決定找個家庭教師來管教女兒。

貴人指點見明路

南方的偏僻小鎮沒有盲聾啞學校,也找不到合適的家庭教師,但凱勒夫婦始終沒有放棄要讓海倫求學。有一天,凱蒂從狄更斯的「美國筆記」找到了一線希望。她讀過書中寫著情況和海倫一樣的少女蘿拉‧布里茲曼,在盲聾教育家霍威博士的指導下學有所成。霍威博士已去世多年,亞瑟打聽到巴爾的摩有位眼科名醫齊夏姆,夫婦倆立刻帶著海倫前往求治。齊夏姆檢查後表示無能為力,不過他建議去找貝爾博士。凱勒夫婦就帶著海倫到華盛頓找貝爾。
貝爾是電話發明人,也是聾啞教育專家。他的母親和妻子幾乎都是聾子,所以熟練用手勢來傳達意思。貝爾親切歡迎凱勒一家人,他抱著海倫坐在他膝上,海倫則觸摸把玩他的金手錶。海倫日後在自傳中寫道,她作夢都沒想到那次會面,竟會成為她由黑暗進入光明,由孤寂進入友愛、交誼、知識與愛的門徑。
在貝爾的引薦和亞瑟的親函請求下,波士頓帕金斯啟明學校校長安納格諾斯終於為海倫物色到一位優秀的家庭教師,她就是該校的傑出畢業生──安‧蘇利文(Anne Sullivan)。找到老師,海倫形容她彷彿出了埃及,站在西奈山前……她聽見聖山傳來一個聲音說:「知識是愛、是光、是願景。」

再造恩師蘇利文

蘇利文曾有一段悲慘的少女歲月。父母從愛爾蘭大飢荒逃難到美國,她三歲(1869年)時患了眼疾,沒錢醫治,眼睛幾乎完全失明。母親病逝後,父親離她而去,蘇利文和弟弟被送到孤兒院。不久弟弟死了,她成了真正的孤女。她的眼疾日益惡化,常來孤兒院傳教的好心神父送她到慈善機構醫院手術治療,手術雖沒成功,但在強光照射下稍微有些視覺。出院後無人收容,她只好回到孤兒院。
蘇利文一直渴望上學讀書。有一天,一個議員調查團到孤兒院調查,調查團要離去時,蘇利文鼓足勇氣,跑到團長面前哭喊著:「我的眼睛看不見,但我要去學校讀書。」不久,帕金斯啟明學校通知蘇利文入學,當時她14歲。在這裡,她又遇到好心人,幫助她動了第7次手術,治好她的眼睛,使她可以用微弱的視力看書讀報。
起初,蘇利文在學習和生活禮儀都比不上小她4、5歲的同學,盲文拼字也不會,常被恥笑。她毫不氣餒,暗自發誓要認真學習,為自己爭一口氣。她從此廢寢忘食,發憤用功,1886年,20歲的蘇利文以優異成績畢業。畢業後,校長推薦她當海倫的家庭教師。

愛的光明照我身

1887年3月3日,蘇利文坐火車來到阿拉巴馬州塔斯肯尼亞的「常春藤之家」。
蘇利文來的那一天,是海倫「記憶中一生最重要的日子」。海倫在自傳中寫著:「在未接受教育之前,我像正在霧中航行的船,沒有指南針,沒有探測儀……『光明!給我光明!』是我靈感無聲的吶喊。就在那一刻,愛的光明照上我身。」
海倫跟著母親溜進老師的房間,打開她的行李箱,找不到好玩的東西,就無理取鬧起來。蘇利文默默觀察海倫的行為,心想著要怎麼幫助眼前這個看不見、聽不到、說不出的小女孩。蘇利文決定要和海倫共處在黑暗裡,與她一起快樂,一起痛苦,把一生奉獻給海倫。
第2天早上,蘇利文把帶來的布娃娃送給海倫,趁機在海倫右手寫了好幾遍「D-O-L-L」(洋娃娃)。然後抓住海倫的右手拼成字母,在老師的手掌上反覆寫了幾遍。接下來幾天,海倫在不懂意思的情況下學會拼許多字。

相知相惜師生情

除了讀書與拼字之外,蘇利文對日常生活禮節的要求也很嚴格。海倫失明失聰後由於家人過於溺愛,老是喜歡用手抓東西吃。初來幾天,蘇利文看在眼裡,不動聲色。第6天早上全家人用餐時,蘇利文再也忍不住了。當海倫把手伸到蘇利文的餐盤時,蘇利文立刻把盤子挪開,這是海倫第1次用手抓食物被人拒絕。海倫又伸手再抓老師的盤子,蘇利文這時毫不客氣把海倫的手壓住。海倫惱羞成怒,開始大哭大鬧,把桌上的餐巾刀叉亂扔。師生兩人上演了無數次的你丟我撿。
在一旁的凱勒夫婦請求老師原諒海倫的年幼無知,蘇利文告訴他們,這是很重要的教育,應該讓海倫知道她的行為是錯的。家人陸續離開,餐廳剩下師生兩人僵持著。鬧了好幾個小時,孤立無援的海倫才不得不服從眼前這位剛來的陌生人,乖乖坐下學習用刀叉吃早餐,把用過的餐巾摺疊好。
午餐時,凱勒夫婦看到女兒乖乖坐在椅子上吃飯,他們不敢相信眼前規規矩矩吃飯的女孩就是海倫。為了教好海倫,蘇利文趁機要求跟海倫單獨住到別處,亞瑟同意給蘇利文兩週的時間。
隔天,蘇利文就帶著海倫搬到花園裡一棟獨立的小屋,開始一對一的訓練生活。
海倫早上還是不按時起床,早餐還是想用手拿東西吃,晚上不習慣和老師睡。老師堅持不讓步,在幾經折騰之後,海倫只好乖乖起床,把棉被摺好;拿刀叉用餐,餐畢把餐巾摺好;也乖乖和老師一起睡。
兩個陌生的心靈,從此逐漸接近,朝夕相處,合為一體,並肩作戰,跨越一重一重的關卡。

喚醒靈魂的水泉

蘇利文和海倫的心靈溝通日漸良好,海倫學習進步很快。有一天,海倫玩著老師新做的布娃娃,蘇利文把破布大娃娃南西也放在海倫的膝蓋上,在海倫手上拼出「洋娃娃」一字,想讓海倫明白兩個都叫洋娃娃。可是海倫覺得只有南西才叫洋娃娃。而那天稍早她們師生也曾為「水杯」和「水」爭執過,不論蘇利文在海倫手掌上如何拼寫比畫,海倫就是搞不清楚。師生兩人就到花園散心,不知不覺走到了水井邊。老師突然靈機一動,把海倫的手拉到出水口下,開始按抽水機的把柄抽水,當清涼的水柱噴在海倫的一隻手,蘇利文同時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由慢而快的重複拼寫「w-a-t-e-r」這個英文字。蘇利文然後又將一個盛滿水的杯子讓海倫端著,往另一隻手倒下去。冰涼的水就這樣流過了海倫的指尖,流入了她的心田。
剎那間,海倫的心靈之窗頓時被打開。她不知怎麼竟突然體悟了語言的奧秘,終於了解原來和老師爭執不休的水,就是剛剛流過自己指間那美妙冰涼的東西,也是自己剛會說話時經常開口發聲的「wa…wa…」。她終於把文字中的水和實在的水連結起來了。她後來在自傳中寫著:「那個活生生的字喚醒了我的靈魂,帶來光明、希望、安慰,並且重獲自由。」這是海倫一生最重要的突破。
心靈被水喚醒,激起海倫無窮無盡的求知欲望。她終於明白,萬事萬物都有名字。海倫日後說她摸到的東西彷彿樣樣充滿生機,「我用突如其來的奇特眼光來看待一切」。兩人回到小屋裡,她不停的要求老師在她的手掌拼寫新字,老師、妹妹、爸爸、媽媽、樹木、花草等,30多個人名物名,一下子湧進她的腦海裡。她回憶說這些字促使世界為她開出燦爛的花朵,「像帶有鮮花的亞倫神杖」。這1天是她平生第1次渴望新的一天降臨。
海倫終於知道如何學習,懂得用心去體會萬事萬物的名字與詞義。而老師則決心帶領她走入文字世界。

遊戲學習展笑顏

心靈之窗頓開,海倫不斷用手觸摸周圍的世界,記住它們的名字;她常提出各種問題,亟想迅速填補失明失聰後的「失落環節」。短短幾個月,她已記得6百個單字的意思,並嘗試用這些單字組成句子。老師在海倫手上寫著「請拿麵包給我吃」,海倫就知道去廚房拿麵包。兩人在屋裡玩起邊學習邊摸找東西的遊戲。
單靠手指畫寫已無法滿足海倫的學習,蘇利文開始教海倫學點字盲語,用點字盲文卡教海倫用觸摸來辨識文字。這種印著凸起英文字母的硬紙卡,成為帶領海倫打開文字世界的鑰匙。短短兩三天,她就記住了26個英文字母的大小寫。老師接下來讓海倫觸摸盲文印刷讀物,她一邊摸著盲文動物故事書,一邊回憶自己腦海裡的單字。海倫拿起「初學者讀本」,找尋她認識的字,找到的快樂不下於捉迷藏。就這樣她開始讀書。
蘇利文對海倫的快樂和願望感同身受,遠非海倫所能解釋。她有美妙的描述能力,以漸進的方式引介枯燥的科學技術問題,每一個題材經由她談起來都顯得栩栩如生,海倫自然就了解和記下她所教東西。她們在戶外閱讀和用功,海倫回憶說:「萬物迷人,老師教我認識它們所有的用處。」凡是會哼哼叫、嗡嗡響,或者唱歌或開花的東西,「都參與了我的教育」。
蘇利文常帶海倫到外面散步,觸摸大自然的一切。她們每天漫步田納西河畔,到河邊戲水,在草地上翻滾。她們玩著學地理的遊戲,讓海倫築鵝卵石壩,做小島和小湖,挖河床,海倫玩得津津有味,渾然不知是在上課。老師描述冒火的山丘、埋在地底的都市、活動的冰河和許多奇怪的事物,海倫越聽越「充滿讚嘆」。老師用黏土做凸版地圖,讓海倫摸得到山脊和幽谷,用手指追蹤迂迴的河道。透過遊戲觸摸和老師深入淺出的說明,增進海倫對大自然的了解和嚮往,體會它的美妙壯麗和冷酷無情。她用化石解說古早時代的可怕獸類,用貝殼說明小軟體動物的生活習性。老師也趁小雞破殼而出時,讓海倫去摸剛孵出小雞的破蛋殼,感覺小雞的生命過程。
植物的成長也吸引海倫的興趣。她們買了1株百合,放在向陽的窗戶內,由海倫每天澆水,以感觸花的成長。窗台上還擺了1個玻璃球,內有11隻蝌蚪,海倫常伸手讓牠們在她指間溜來溜去。
透過在遊戲中學習的教學方式,蘇利文把海倫帶進知識的領域,逐步深入文字世界,感受著知識的芬芳。蘇利文掲露並開發了海倫的潛能,更教她學會「笑」,教她什麼叫做「愛」。蘇利文的才華、靈敏的同情心、煞費苦心的機智,能把握恰當的時機傳授知識,使海倫受教的頭幾年非常美好,知識在她心中容易接受。海倫長大後回憶童年的學習過程時寫道:「……我的生命中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屬於她,我沒有一項才華、一個靈感或一種快樂,不是靠她愛心的觸摸喚醒的。」

接觸外界萌慈懷

又學了半年多的盲文後,海倫可以用活字打字機跟普通人進行交談了。蘇利文這時認為應讓海倫走出家門,到外界和同年齡的孩子們接觸。蘇利文想帶海倫回母校帕金斯啟明學校參訪並就讀,校長回信歡迎她把成功的教學成果介紹給大家,並帶海倫到波士頓。蘇利文到凱勒家已1年多,她教導海倫的成功事蹟早已傳遍美國。
1888年5月,海倫和母親、老師一起搭火車到波士頓。海倫靜靜坐在老師旁邊,滿懷興奮聽著老師眺望車外轉述給她的沿途風光,美麗的田納西河、一望無際的棉花田、起伏的山丘、蔥鬱蒼翠的樹林、火車上叫賣爆米花的小販……。
到了帕金斯啟明學校,海倫馬上就和這裡的小盲童交上了朋友。能用自己的語言跟別的小孩交談,海倫感到無比的快慰。師生兩人上台介紹1年多來的教學成果;海倫用手摸讀著講台上1本打開的詩集,再舉起手比畫著,蘇利文把海倫比畫的詩句清晰明白解讀出來。師生閃電般的手語快速交談,令台下老師和觀眾看得目瞪口呆,掌聲如雷。
波士頓之旅,是海倫接觸外界的開始,讓她印象深刻。在這裡,她親身感觸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許多她認識的人在她手上拼字跟她交談;也因而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比她更不幸的小孩,海倫萌下了要為他們犧牲奉獻的決心。此行讓海倫深深感到「奇蹟發生了」!自己的心靈和別人的心靈之間的不毛之地,「像玫瑰樹開滿了萬紫千紅的鮮花」。

愛心世界季刊‧2009年春季號008期...<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Maxaudio 發表於 2009-5-18 07:00 PM

http://www.crazywhiskers.com/images/xsmall/726_helen_keller_reading_braille_and_petting_a_dog.jpg

學會說話通世界

靠手語交流已無法滿足海倫表達意思的需求,她內心吶喊著要用聲音和世界溝通,執意使用嘴唇和聲音。
1890年,帕金斯盲聾學校老師拉姆森夫人剛訪問北歐回來,就到凱勒家看望海倫。她告訴海倫失明失聰失語的女童蕾恩希爾‧卡塔實際學會說話的經過,海倫聽了之後決定要學會說話。蘇利文就帶著海倫到波士頓拜訪霍勒斯曼聾啞學校女校長莎拉‧傅勒,傅勒答應親自教海倫發音說話,要上11堂課。傅勒發聲時,牽引海倫的手摸傅勒的舌頭和雙唇。從M開始練,兩唇合起就發出M音;一個小時就學會了6個字元:M、P、A、S、T、I。
皇天不負苦心人,海倫終於可以連貫的說出「it is warm」的短句了。海倫在自傳中表示她永遠忘不了她發出第一個連貫短句時內心的驚喜和激動。她的靈魂感知新的力量,掙脫了失語的枷鎖,她可以透過這些斷斷續續的言語符號,求得知識和信仰,並和世界交流了。
海倫學會的只是語音元素,傅勒和蘇利文兩位老師聽得懂,大多數人1百個字不見得能聽懂一個。幸好有蘇利文的天才、毅力和耐心,加上她日夜苦練,最後才感知自己聲音的正確振動。海倫接受了3個多月的說話訓練。

童幻化為真善美

1893年,海倫在老師蘇利文陪同下,前往華盛頓參加克利夫蘭總統的就職大典,還遊覽尼加拉大瀑布,參觀萬國博覽會。
她們到尼加拉瀑布遊玩。當海倫站在瀑布的美國上空尖岬,她感受到空氣的震動和大地的顫抖,她回憶起那種情緒「實在難以形容」。
這年夏天,她們在貝爾博士的邀請陪伴下,前往芝加哥參觀萬國博覽會。海倫回憶說她記得那天千種童稚的幻想化為美麗的現實。她每天在想像中環遊世界,見識發明的奇蹟,工藝和人類一切活動的寶藏都滑過她的指尖。她觸摸到了各種新奇的事物,有曾在書中讀過的印度佛像和神祇,有古埃及的金字塔和駱駝,還有威尼斯的鹽水湖。貝爾用他風趣的方式,向海倫描述最有趣的物體。他們在電氣大樓檢視電話、手搖風琴、電唱機和其他發明,貝爾讓海倫了解用電話電報線可快速傳遞訊息,超越時間和空間。
博覽會總裁特許海倫用手摸展覽品,她拚命用手指吸收壯觀的展品,使她從歷史遺物中學到的人類進展遠比以前聽來或讀來的還要豐富。3個禮拜的參訪,使海倫從一個「只對童話故事和玩具有興趣的兒童,長足進步到懂得欣賞日常世界的實際和真摯」。

求知路上多坎坷

1893年10月以前,海倫以漫無章法的方式讀過希臘史、羅馬史、美國史;也懂一點法文,可怡然閱讀拉封登的《寓言詩》、莫里哀的《多情醫生》等名作。10月才開始按時上特定科目的課程。她到賓州跟隨拉丁文學者艾恩斯學拉丁文,艾恩斯還陪她讀丁尼生的《紀念》。這是她第一次學會認識作家,辨識文章風格。
1894年夏天,海倫參加「美國失聰者發言教學促進協會」大會,得以到紐約的萊特¾修馬森啟聰學校學習,10月由蘇利文陪同前往。這個學校能為聾啞人士提供發聲和讀唇語訓練,兩年期間,海倫還學了算術、自然地裡、法文和德文。她的德文學得特別好,第1年就能把《威廉泰爾》讀得津津有味。
求知的路程並不是平坦無阻的。讀唇語及開口講話的進度趕不上老師和自己的預期,種種失望不時令海倫心灰意冷,但她總能提起精神,轉而攻讀她有興趣的科目,尤其自然地理。
中央公園是海倫在紐約的獨愛。每次走進去,她總喜歡叫人為她描述園裡的景觀。青草的氣息、泥土的芬芳、松鼠的跳躍……在在都令她從自然的感動中渾然忘我。兩年的紐約學習之旅,克服了海倫感官不足的缺陷,接受到與一般人一樣的基礎教育,為後來的求學之路打下了基石。
1896年10月,海倫進入劍橋女子學校就讀,準備完成她的哈佛之夢。入學前的7月,她在啟聰教育協會大會對6百名聽眾發表她的第1次公開演講。在劍橋女校,教師用一般方法教學,海倫以盲聾身分入學,獲准由蘇利文陪伴上課,把授課內容轉譯給她。剛入學不久就傳來父親去世的不幸消息,蘇利文安慰勉勵她不能懷憂喪志,要努力實現上哈佛的夢想,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劍橋的老師們只教過正常學生,海倫只能靠辨識他們嘴唇的動作和他們交談。頭一年,海倫修了英國史、英國文學、德文、拉丁文、算術、拉丁作文。她的英文被蘇利文訓練得很好,而德文仍是她最拿手的科目。
不過,她學業的進展還是有嚴重的障礙。蘇利文無法把所需要的書籍全部拼在海倫手上。海倫無法在課堂上做筆記或寫習題,只好在家用打字機做作文和翻譯作業。

那年,在德文方面,海倫讀了席勒的《鐘之歌》和《潛水夫》、海涅的《松枝》、歌德的《我的人生》等著作。英國文學方面,吉爾曼校長陪她讀莎翁的《隨心所願》、麥考萊的《約翰生傳》等經典之作。
第2年,海倫修了物理、代數、幾何、天文學、希臘文和拉丁文。她需要的許多書未能及時作成凸字版,等凸字版書和其他器材運來後,海倫的困難才漸漸消除。
由於吉爾曼和蘇利文對海倫的課業意見不合,母親把海倫和妹妹轉出劍橋。後來,親友安排凱伊斯當海倫的家教,才讓海倫沒有中斷上大學的準備。

盲聾學士第一人

海倫小時候參觀衛斯理學院,就曾宣布:「有一天我會上大學──但我要上哈佛。」讀劍橋女校則是她實踐童年夢想的捷徑。
1897年6月底,海倫參加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學院的初試,全部及格,德文和英文得到優等。兩年後,她通過了為期兩天的終試。再自修1年後,海倫於1900年秋天跨進了哈佛大學,圓了少時的哈佛夢。海倫在自傳裡描述,入哈佛的第1天,是她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天。
在蘇利文的伴讀下,海倫展開了大學生活。哈佛的第1年,海倫修了法文、德文、歷史、英文作文和英國文學,她讀了大量的近代歐洲文學作品、羅馬帝國興亡史和歐洲史。第2年,她續修英文作文,還有聖經英語文學、美國和歐洲政體、賀拉斯的幾首詩賦和拉丁文喜劇。第3年,海倫研修經濟、伊莉莎白時代文學、莎士比亞、哲學史。
剛開始,各門課的教材很少有專為盲人設計的點字版本,只能靠著蘇利文把授課內容拼在海倫的手上,她用手「聽」課無法做筆記。別人10分鐘就完成的作業,她要花好幾個小時,因而沒有時間思考。不過她認命既然到峰頂沒有快活好走的捷徑,就必須用自己的方式曲折上山。
考試是海倫大學生活的主要煩憂。她在自傳中提到,雖然她已把難關完全打垮,但考試的幽魂卻一再揮之不去。考試前死背各種符號和年代,好像吃下不喜歡的食物;考試一到,千辛萬苦背的東西卻想不起來。
4年的哈佛生涯,使她懂得求知之外的更多智慧,尤其是耐心,耐心使她知道在悠閒自得中獲得知識。她的大學生活充實又豐碩,在學期間有雜誌社被她的求進精神所感動,向她約稿連載她的成長經歷。海倫把這些文稿彙集,出版了自傳《少女時代》。這本書獲得文學評論者很高的評價,海倫的名聲和事蹟在全美更加傳開,進而踏上寫作之路。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秀成績畢業,獲得文學士學位,成為人類史上第1位盲聾學士。

沒有結局的戀情

電話發明人貝爾是海倫‧凱勒一生中的大恩人。他幫助海倫找到蘇利文老師,改變她的命運。
貝爾極為關心海倫的生活。他告訴她趁著年輕,應該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否則有一天蘇利文結婚成家,她就得一個人生活。貝爾告訴海倫,會有真情愛她的男人願為她付出一切,希望她拿出自信尋找愛情。貝爾不斷的勸說,終於使海倫打消原本終身不嫁的念頭。
其實,海倫年輕時曾擁有過短暫的愛情。1916年秋,她剛結束全美巡迴演講回到紐約,那時她的臨時秘書彼得‧費伊罕對她產生了愛慕之意。
一個晚上,海倫正在書房沉思,彼得走了進來,手指在海倫的手掌上傾訴著愛戀之情。他的真情感動了海倫,不久兩人就墜入情網。彼得告訴海倫,結婚後,他要終身陪伴她,為她讀書讀報,為她收集資料,照顧她的生活起居。那段日子裡,彼得每天陪伴著海倫,兩人出雙入對,一起生活。
後來海倫的戀情被刊在報紙上,母親深感憤怒。當母親問起兩人的事,海倫否認他們的愛情,母親就把海倫帶回家,這段戀情遂告無疾而終。她後來寫著:「看不到的、也沒有預料就來的愛,就又那樣振翅離去,飛進暴風雨中了。」這場沒有結果的短暫戀情,對她來講就像「黑暗的水圍繞的快樂小島」。

一生奉獻盲聾啞

海倫自小就富有同情心,可以和外界溝通後,每週日跟母親到教會聽佈道,便開始關心處境可憐的人。
到帕金斯啟明學校參訪,知道世界上有許多比她更不幸的人,當時年僅8歲的海倫,就默默立下要為跟她一樣遭遇的人犧牲貢獻的決心。1890年,海倫幹了一件轟轟烈烈的善舉。她得知有個4歲的盲聾孤兒湯米,沒有錢付醫藥費醫院要把他送到救濟院。她就決定要替湯米募集學費,讓他能進入帕金斯啟明學校。
她把零用錢存起來,又向家人和朋友募捐;還用點字寫了幾十封信寄給她認識的人,請他們慷慨解囊。不久,她竟然籌募了1千6百美元,把無家可歸的湯米送進專門教育照顧盲人的帕金斯學校盲人幼稚園。兩年後,海倫更舉辦茶會募捐2千多美元,讓帕金斯學校收容更多小盲童。她的名字也因此傳遍世界各地。
大學3年級,海倫加入促進盲人福利的波士頓婦女工商聯盟,一起到議會請願,呼籲成立保護盲聾的特別委員會。提議獲得採納通過後,她積極參與委員會各種活動,指導培養盲人自立自強。
哈佛畢業後,海倫和蘇利文定居波士頓市郊,從事寫作,也常思索著她的下一個人生目標。有一天早晨,她突然認真的告訴蘇利文:「老師,我終於找到今後的人生目標了,我要從事為盲聾啞人爭取教育和福祉的工作。」蘇利文為海倫付出自己的一切,當她聽到海倫要追隨老師的腳步,立下幫助不幸弱者的人生大願,感動莫名。她鼓勵海倫,不論遭遇任何困難和打擊,只要謹記今天的誓願,必能戰勝一切。
海倫畢業後的第1份工作,就是參加波士頓地區盲聾啞人士的自立救助活動,幫助弱勢的殘障者找到他們能做的事。她不辭辛苦,四處募捐,師生兩人在學校、市公所宣傳演講,也到馬戲團的舞台表演。海倫和著鋼琴的曲子跳舞,然後向觀眾說明眼盲耳聾的人,每天如何生活在痛苦中,請大家伸出援手。熱烈的掌聲和踴躍的捐款,使海倫把一切辛苦拋諸腦後。
到處奔波,海倫寫作時間減少,收入不足,連女傭也請不起。而長期的勞累使得師生兩人感到吃不消,蘇利文病倒。1914年,海倫雇用新的秘書褒麗‧湯姆森。
1913年,海倫和蘇利文到美國各地巡迴演講。翌年,第1次世界大戰爆發,師生兩人堅定反對美國參戰,到處宣傳反戰思想。美國捲入戰端後,她們冒著寒風,訪問野戰醫院,慰問失去眼睛或肢體的傷兵們。海倫鼓勵傷患們要振作起來,點燃了他們生命的勇氣。
為了幫這些盲聾的傷患籌募資金,1917年,海倫賣掉了波士頓的房子,和離了婚的蘇利文搬到紐約市郊居住。她為更多家雜誌寫稿,1918年還跟電影公司合作,把她的自傳改編成電影,親自擔任主角演出。她有時也到雜技團的劇場客串演講,1920年加入奧修姆劇團;為了能籌到錢,她一點也不怕別人嘲笑她不務正業,堂堂哈佛畢業生到雜技團打工。在上講台或舞台之前,海倫一定走訪當地的盲聾醫院,了解其設施情形。
1924年,海倫加入美國盲人協會,不遺餘力參與募款。為了籌備第1屆世界盲人大會,海倫的募款活動更加密集緊湊。她到全美各地演講,宣傳盲聾啞人士的困苦和需要。她不懈的奔走與努力,社會大眾逐漸關心盲聾啞人的生存困境,各界紛紛響應捐助,連小學生也把零用錢捐了出來。1百萬美元的大會資金終於籌到了,第1屆世界盲人大會1931年順利在紐約召開,海倫以主要來賓身分向與會各國代表致歡迎詞,發表了以「盲人的幸福」為題的演講。
由於長期的奔波勞累,蘇利文1930年又病倒,到蘇格蘭療養;1933年積勞成疾,雙眼失明;一1936年病逝,結束她為世界造就一位偉人的燦爛幕後生涯,享年70歲。她用生命的最後50年陪伴海倫,把一個頑皮任性的小女孩,調教成為世人奉獻的偉大人物。頓失陪伴她半世紀的老師和摯友,海倫傷心欲絕,意志消沉。但只要她想放棄親口對老師許下的人生目標,就隱約聽見恩師的呼喚和叮嚀,要她不可放棄,許多不幸的人正等著她。

永不熄滅的明燈

海倫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她更積極奉獻,把愛心的手伸向世界。她遍訪20幾國,肯切說明提高福祉和教育的重要,全力推展普及盲聾啞教育的福利事業。她所到之處,紛紛設立起殘障福利機構,使得這些國家不幸的人獲得更多的救助和鼓舞,點燃全世界盲聾啞人的希望之路。1937年,海倫訪問日本3個月,到處演講,為盲聾啞人的福利請命。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幾十萬人因戰禍失去光明,成了殘障者。海倫一面祈禱戰爭早日結束,一面積極參與救助傷兵,並投入愛盲運動。1948年,海倫利用1年時間巡迴訪問世界各國,也到日本、澳洲演講。1953年,她走訪南美各國。1955年,她訪問印度、巴基斯坦、緬甸、菲律賓、日本等亞洲國家。
海倫獲得許多榮譽博士學位和獎章,1964年,獲美國政府頒贈至高榮譽的自由勳章,表彰她一生的成就和貢獻。1968年6月1日,這位創造20世紀奇蹟的偉人,在康尼狄克州西港的家中,走完了她88年非凡的生命旅程。這位寫過十幾部著作的盲人作家和教育家,一生從事救助和自己同樣痛苦的人,為殘障者付出一切心力。她救世奉獻的人生目標和悲天憫人的無比愛心,成為照亮人類心靈的一盞明燈,永不熄滅。

愛心世界季刊‧2009年春季號008期...<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小鐘皇 發表於 2009-5-23 09:25 AM

感覺他是個偉大的女性!!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