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什麼是「歷史」?
頁: [1]

samce 發表於 2009-4-15 11:50 PM

什麼是「歷史」?

什麼是「歷史」?
 「歷史」這名字已經十分古老。在中國,商朝的甲骨文中已經有「史」這個字,相信是一個職位,職位是卜筮、天文觀測和記錄大事。在西方,公元前五世紀的希臘學者希羅多德(Heridotus)寫了一本「希羅多德的歷史」,他被後世史家尊稱為「歷史學之父」。
  今天,「歷史」的含義已經有很大的改變,一般而言,歷史有兩個定義:一是指人類過去的往事;二是記錄和研究人類過往發生的事情。在第一個定義之下,是純粹的往事,是一篇一篇的故事。在第二個定義之下,歷史就是對往事有系統、有目的地加以記錄,並加以某種目的分析、歸納和銓釋,這便是學術上稱為「歷史學」。
  歷史本是世上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的往事,而人類文明瀚瀚五千年,往事如湮似海。但我們翻開歷史書,會發現書中不是每一件事都記下,不是每一件事都有人去分析。那麼如何決定、由誰決定哪些事情可以記、哪些事情值得研究?
  在我們看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明白歷史對我們有甚麼作用。
 
「歷史」有甚麼作用?
 我國北宋時的歷學家司馬光在曾說:「監前代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捨非。」宋神宗以為司馬光的書可「可見前車之失」,故賜名為《資治通鑑》。這句話不但代表了中國的史學思想,也是西方的史學家所追求的。簡單來說,歷史的作用是研究以前人事得失,引為教訓,作為今後行為的指導。更切要的說,歷史的作用是給統治者的,他們的得失關係千萬人的幸福,古代的統治經驗,對他們和人民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就是可以作為為政者的鏡子的意思。
  因此,歷史幾乎都是政治得失、制度興革、戰爭成敗,這一切一切,都是給統治者而設,使他們可以「借古治今」。不過,對一般小市民、百姓而言,這類「資治」的歷史就索然無味,甚至毫無幫助可言。
那麼,歷史真的只是為統治者而設的嗎?當然不是!在今天,歷史有二個重要的作用:
1. 人產生「與別不同」的特別感受,是因為他擁有與別人不同的經歷。歷史哲學家吳光明明確地指出,沒有往事的人,如失憶的人,會有自我認同的困難。因此,認清歷史,是確立自我的第一步。推而廣之,國家、民族的確立,對傳統的認同,也建立在對過事的認識。因此,認識歷史,可以確立自己的地位身分,讓自己融入社群。
2. 透過歷史事件,可以令我們更容易掌握是非道德的標準。如上所述,歷史是根據篩選而成的,篩選的準則有很多,但有一個共通就是:是人類道德的反映。這個現像在中國歷史中尤為明顯,中國的歷史故事可以說是一個道德批判的歷史。這樣,只要我們仔細研讀歷史故事,那麼我們便能夠掌握人類社群最大的財產:是非道德的標準。總括而言,沒有歷史,我們無以立足;不學歷史,道德難以教晦後輩。因此,在個人層面而論,學習歷史還是有很有意義。
 
誰寫歷史?誰決定歷史?
  因為歷史與個人的社群意識、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對個人操守的養成大有很大關係,故此歷史是教育人民的重要一環。歷代統治者都很重視歷史的編寫,就是這個原因。在古代中國,第一本歷史書《春秋》,就是孔子透過編修魯國歷史,寄託自己的政治信念,以及他的道德觀。自《春秋》以後,中國的歷史一方面要求客觀記述,但是,另一方面亦大量透入了作者的個人觀點,形成了中國歷史的傳統,這亦是歷史最大的功能。隋唐以後,前朝歷史多由繼之而起的朝代編修,一經刊行,變為正史,私人所修的史書隨之湮沒。官修歷史,是一個很大的里程碑,因為統治者可以透過對前朝歷史,加強自己的合法性和認受性。這裏可以舉出隋煬帝作為例子:我們對隋煬帝的評價,很大程度是建基於唐朝所修的《隋書》的記載,可是只要我們仔細去想:唐承隋而興,而唐太祖李淵本身根本是隋代的官員,即是說如果煬帝不是這麼殘暴的話,李淵的起兵就是名不正、言不順,是謀朝篡位。因此,把煬帝的種種暴政誇大,把他的善政加以隱藏,一個真真正正的暴君就在歷史中確立起來,而李淵亦由亂臣賊子,變成一個為民除暴,應運而生的真天子。而事實上,如果我們把隋煬帝和唐太宗這兩個君主作一比較的話,我們會發覺一個是史上最暴虐的君主,一個是史上著名的明君,但兩人竟然有著驚人但相似的「失德」舉動。(見下表)正因為這樣,官修歷史的地位日益提高,漸漸變成了中國歷史的主流。
隋煬帝        唐太宗
用計奪兄楊勇太子之位        藉玄武門之變殺害太子李建成而得太子
懷疑命手下殺害文帝        幽禁唐高祖於宮中,直至老死
出征吐谷渾、南詔、琉求等邊境小國        出征吐蕃、吐谷渾、高昌、薛延陀等西域國家
三征高麗,無功而還        親征高麗,無功而還
荒淫、奢侈        晚年流於奢侈,宮中多用金玉裝飾,還大量挑選民女人宮
 這種以歷史確立政權的正統性的做法至今仍沒有改變。如日本政府為了種種原因,一味否定曾經有「侵華」,改以「進入」中國,希望蒙蔽日本的下一代,減少日本青年對政府過去罪行的認識,確立自己的權威。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因為它打敗國民黨前是一支以農民為主的游擊隊,為了減除在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亂臣賊子」的影子,故中國大陸把歷史上所有由農民、平民、少數民族領導的民變、叛亂一律稱為「反抗階級統治」的「起義」,當大陸年青一輩看到這樣的歷史的時候,他們便會推而廣之,接受共產黨在國民政府時期的顛覆行動視為「正義」,加強對共產黨的認受性。以上的僅是例子,其實世界各國都在操縱歷史,問題是他們是否容許有私人修史的出現。正如前述,孔子作春秋》是私人修史,中國私人撰史的風氣一直都很盛行。私人修史可以是抗衡官修歷史的一種重要工具,因為史家未必認同統治者的觀點,因而在其著作中加以鞭撻。可是,隋著統治者對歷史的操制日盛加強,因為修撰與政府觀點不同的歷史而獲罪的人多得不可勝數,典型的例子是清代的文字獄。在今天,我們更不可能希望可以讀到與中國大陸政府相反的國內歷史著作。當然,私人修史都有一種限制,這就是作者個人的觀點。孔子的春秋「為親者諱、為尊者諱、為賢者諱」,是一種限制。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特定的立場、教育背景,因此,每一個歷史家在修史時,亦同時依據著自己的立場、喜好加以取材、撰寫。總而言之,歷史是決定於當權者,以及寫作歷史的人的手裏。所以,在古代重男輕女的觀念盛行,所以很少有記載婦女事跡的歷史篇章;古代史家亦不注意社會史、科學史、軍事史,所以我們今天很難看到完整而令人滿意的社會史著作、有關科學家的傳記、詳細無遺的戰爭記載。
客觀的歷史?歷史真像?
  沒有!這個世界上沒有客觀的歷史,也沒有歷史真像!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場,所以他們對同一件事件的詮釋也有所不同,記載下來,亦各有不同。我們很難去說那是錯那是對。我們認為是對的歷史,只是那位歷史學家的觀點和我的相似,得到我的認同;那不是對的歷史,亦只是因為那位史家的觀點和我不同。大多數認為是對的歷史,也不一定是對的,因為相信人數的多寡所事實真相是沒有必然關係(例如一千年前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如果你要找「歷史真像」,那麼你一定會徒勞無功!另令我們相信沒有歷史真像的「證據」,就是有大量「不可能」是真實的記載。這一點很令人費解,亦令人很沮喪,因為中國歷史有很大部分都是這種「不可能」是真的記載,這就是「對話」。翻開二十四史的傳記,我們會發覺人物的記載中有很多「對話」,但這些對話的真確性是很值得人去懷疑的。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沙丘之變」:「至平原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趙〕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胡亥為太子。」(《史記‧始皇本紀》)當我在中一講授這個故事時,一名學生舉手說:「Sir!既然趙高毀了秦始皇的遺詔,再立新的,那麼你又如何知道『原來遺詔』的內容?」真是精闢一問!
  此外,還有另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趙高誣李斯反,李斯被拘補,囚於獄中。李斯仰天而歎曰:「嗟呼,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日桀殺關龍逢……(中略200字)麋鹿游於朝也。」很明顯,沒有史官會拿著毛筆和竹簡到監牢去記載將死的李斯的一番感慨之言,然則這段說話又是如何記下來的?這可是千古之謎!簡而言之,因為很多史家都不可能事事親身經歷,因此都要靠他人的記載,又或是道聽途說,取其可信者而記之。經過這一重轉折,「真相」就會變得不真了,尤其是中國傳記,為了「突顯」人物的性格,因此大量地引用對話,但是這些對話偏偏就是最有問題的記載,這真是一個矛盾的現像。反觀西方的歷史就著重記載「事」而非「言」,所以相對地會較中國歷史可信,不過,同時亦沒有中國傳記的「故事性」!
總結
 今天的年青人都不愛讀歷史,他們都以為歷史沉悶、無用,在考試時只要背、背、背就可以得到高分。但事實上,這不是歷史的本義,也不能發揮歷史的功能。香港歷史教育偏離了應走的路,只要求學生背誦,終使學生都不知道自己個家的歷史,無法融入祖國的懷抱;他們亦無法透過歷史吸收道德教訓,使他們都成為慾望的奴隸(可能誇張了一點!)。歷史的真義,就是「借前車之鑑,預視未來的發展;借前人之言行,明修身的準則」。明白歷史,終身受用;貫通歷史,就可齊家治國。...<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p40 發表於 2009-4-16 11:04 AM

人類總是學不乖,即使已有數千年的信史為鑑,回顧過去,也是進步的一大原動力。

winer146 發表於 2009-4-18 09:39 PM

歷史本來就是勝利者所寫的

其中可信度有多少

就見仁見智了

qqmandy2100 發表於 2009-4-18 10:08 PM

有些當權者會故意隱瞞歷史
歷史都不歷史了
還是一句老話
前人的是非功過就交給後人來評斷
那後人是要多後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