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培養孩子自信 從出生第一天起
頁: [1]

shanty 發表於 2008-7-2 10:49 PM

培養孩子自信 從出生第一天起

培養孩子自信 從出生第一天起
英國男人,搶著照顧小孩  
照顧小孩不再是女性的專利或權利。幾十年來,英國男人不但愈來愈渴望在小孩成長裡佔一席之地,也展開實際行動,每年花在陪伴小孩的時間愈來愈多。
  天下雜誌  
根據英國的託兒照顧機構Daycare Trust 調查顯示,自70年代以來,有全職工作的英國男性花在陪伴與照顧小孩的時數愈來愈多。
在1970 年代,每週僅花15 分鐘在幼兒身上;80年代上升到每週2.4 小時;進入90 年代後,每週時數則上升到3.3小時。Daycare Trust 指出, 有很多研究顯示,男人照顧孩童的能力與日俱增,慢慢與女性不相上下。一直以來,大家習慣把照顧小孩的責任丟給女性,也認為女性照顧孩子不但天經地義,技巧也比男性高明,但英國的男性卻愈來愈想「奪」回照顧小孩的主導權。
調查指出,英國男性愈來愈渴望成為孩子成長中的一部份。有87%的父親認為,父親應該加入育兒行列,陪小孩共同成長。但工作壓力仍是最大阻礙。在受調的男性中,有小孩的父親工作時數比較長。有三分之一的爸爸們每週
工作50 小時以上,但沒有小孩的男性,一週工作超過50 小時的只有四分之一。在這些父親團中,十個有八個都抱怨工作壓力讓他們無法好好照顧家庭。
儘管如此,他們卻深深覺得,必須花更多時間在孩子身上。事實上,英國男性很樂於照顧小孩。有36%的雙薪家庭中,是由爸爸挑起大部份的育兒責任。而事實也證明,多花一點時間陪伴小孩是對的。Daycare Trust 曾經研究父母親陪伴時間與小孩的偏差行為調查,發現與父親關係愈親近的孩子,出現反抗性的行為舉止也愈少。英國政府也正在加強開發男性育兒的市場。雖然目前從事幼兒照顧的勞工,超過九成五是女性,但英國政府已設定目標,希望將男性育兒的比重增加到6%。        共同做一件事,看看我們有什麼一樣 不一樣  
歐盟的「柯美紐斯學校交流計劃」,讓僻處英國小村莊的賀頓中學,也可以和西班牙、德國、匈牙利的孩子們展開跨文化交流,他們要讓國際化教育植根於日常課程中……。  
原載於 天下雜誌 第311期 2004/11/15 出刊  
英國的賀頓中學(Hetton School)位於英格蘭東北部的小村落,學校裡有一千個十一到十六歲的學生。這裡過去是礦村,長久以來,學生心態比較封閉,不知世事,對於歐洲鄰國也缺乏了解。為了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未來所需的能力,賀頓中學決定參加歐盟的「柯美紐斯學校交流計劃」。
 二○○一年九月,賀頓中學和位於西班牙、德國、匈牙利的三所學校合作,推出了以「生活」為主題的跨文化學習活動,把經過整合設計的活動融入英文、美術、地理和體育等課程中,整個活動貫穿三個學年。
從生活認識世界
例如,在「調查天氣」的活動中,四所學校的學生從二○○一年十一、二月間,連續四個星期,天天記錄當地的氣溫、風速和雨量,然後比較四個地方的紀錄。結果發現,雖然賀頓中學位置最北,氣候卻最溫暖,位於德國布列曼的學校最潮溼,匈牙利蓋爾的學校則風最大。
 幾個學校的老師也共同設計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十五個問題,希望了解四個學校的學生各自喜歡什麼和討厭什麼。結果發現,儘管來自不同國家,學生們都最愛吃披薩和喝可口可樂,也最喜歡上體育課。
 四所學校的學生還互相交換喜歡的食譜。德國的學校裡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生,貢獻了更多不同的食譜,他們根據收? 馬茠滬嘔苤A舉行了一次品嚐大會,再把照片寄給其他三所合作的學校。他們也發現彼此的生活有一些有趣的差異,例如英國賀頓中學的學生很訝異許多德國學生都騎腳踏車上學。
 四個學校還共同設計了一份二○○三年月曆,每個學校負責設計一年十二個月中的三個月份。學生不但要設計月曆上的圖案,還必須挑出特殊的節日或紀念日,以英文和母語在月曆上說明。賀頓中學把月曆印出來,每個教室分發一份,以紀念這次的交流經驗,同時也把月曆寄給學區內其他學校。學生見到自己親手繪製的作品印出來,都非常興奮,同時也很有興趣閱讀月曆上關於各國特殊節日的說明。
從小接受不同文化的刺激
目前歐盟有三%的師生像賀頓中學一樣,參與柯美紐斯計劃。歐盟的目標是,從二○○七到二○一三年,歐洲至少有一○%的師生都有類似的跨文化學習經驗。
 「柯美紐斯」(Comenius)是歐盟蘇格拉底教育計劃的一部份,希望藉著補助學校相關經費,鼓勵歐洲不同國家的學校建立伙伴關係,提供學校老師和校長拓展視野、提升專業的培訓機會,也讓學生更了解不同的文化。加入柯美紐斯共同課程計劃的學校,至少需要和來自三個不同國家的三個學校結為伙伴,花三年的時間共同設計課程 ? A進行跨文化教學。學校也可以選擇參加增進外語能力的語言計劃,不同國家的合作伙伴一年內至少要規劃兩次學生互訪、交換上課的活動,每次為期兩週,讓學生有機會在外國的環境中說外語。
 透過跨越國界的合作和交流,學校教師能夠免費旅行,到伙伴學校討論課程規劃,不同文化的刺激也打開了學生的眼睛,讓他們更具有全球公民意識。
 英國政府除了在網路上列出參加計劃的申請步驟,也建議了一些可以發展共同課程的構想。
為未來生活做準備
例如,在「購物籃」的教學單元中,老師可以帶著七到十一歲的學童觀察超級市場的各種日用品和食品的產地,從討論中,讓孩子逐漸了解很多產品的原料其實是從不同國家來的,製成產品以後,又賣到其他國家去,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裡。然後學生可以透過電子郵件,和伙伴學校的學生交換購物單,比較彼此的日常生活和飲食習慣的相同和相異之處,最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如果幾個學校有機會相互拜訪,學生還可以共同策劃一次聚會,一起到當地的超級市場購物,品嚐他們之前從電子郵件中讀到的外國食品。
 英國語言學家和教育工作者葛森(Ike Garson)在接受泰晤士報專訪時指出,現在許多小孩都有機會到國外度假,但儘管他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卻不見得了解表象底下的文化和生活。」和其他國家的學校建立伙伴關係,不但能讓學生更深入了解世界其他地方的生活環境和文化,也提升了他們對外語學習的興趣。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幫助學生為長大後在全球化社會中生活和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每所學校都應是國際學校
培養孩子自信 從出生第一天起  
自信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該如何協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接納自己的獨特性、對自己有信心?
康健 第052期  
你大概很熟悉這個情景:擁擠的公園遊樂場,女兒正預備從溜滑梯上溜下來,卻被另外兩個孩子擠開,她不知所措地愣在那裏;沙坑裏,兒子一轉身,小鏟子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了,他眼帶憤怒、責難,卻開始向你求救。
 你即使再講求禮讓美德,也不免暗自希望自己的孩子據理力爭,甚至寧願他負人,也不願他被人欺。你開始懷疑,「為什麼我女兒那麼沒自信,連對這矮她半個頭的小孩都沒輒?」「為什麼我兒子那麼畏縮,不能理直氣壯地自己去把玩具搶回來?」你擔心,三歲時無助的眼看自己的玩具被搶走,到30歲會不會把大好的工作機會拱手讓人?
你的孩子真的需要這種強悍地把別人推開的自我中心特質,才能在漫漫人生中有所斬獲?這就是所謂的「自信」?
真假自信
德國的心理學家、教育學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在人生旅途上只顧推開別人勇往直前的人,或許能擁有一份人人稱羨的事業、一輛賓士車、存款、股票足夠用到下輩子,但這些外在的成就並不等於自信。這樣的人愛吹噓,表現出掌控大局的氣勢,實際上卻經常不滿足,有錯總怪罪別人。這是一種虛假的自信。
 德國的專家們認為有真正自信的人,能自我反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而且承認自己的錯誤? A心口如一,因此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他堅持自我,能在重大時刻(不論涉及家庭、工作或人際關係),做出適合自己的正確決定。他討人喜歡,很少陷入恐懼,不訴諸暴力,不易上癮。他能享受人生和人生中的出其不意。
 「自信的形成需要內在和外在的安全感,」德國海德堡兒童�
每次看到很多關於教養小孩的文章 都深深的覺得自己是個不及格的家長 每每在教養小孩上面都將聽到過看到過的拋在腦後 只是一昧的教訓小孩 並沒有換一個角度想想自己的小孩為何要這麼做 所以覺得應該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 知道她的優點 缺點 不要只是打罵就可以了 更要以身作則 現在的小孩很聰明 言教不如身教 跟小孩講再多道理 還不如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日子一久 小孩子一直處在這個環境中 自然而然她就會有好的榜樣

[ 本帖最後由 shanty 於 2008-7-4 01:20 PM 編輯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chaingkim100 發表於 2008-7-2 10:51 PM

我認為,給孩子多點讚美
不要放大缺點,而是要優點的強調
孩子會慢慢的把缺點的部份差掉

shanty 發表於 2008-7-2 11:00 PM

回復 #2 chaingkim100 的帖子

像我昨天開新聞
有關於小S的教養方式
我覺得很有效
她真的有她的一套
她說
要教訓小孩之前先了解自己的小孩
站在小孩的立場去想一想
再決定要怎麼做
真的很有用
所以你說的給讚美
不要放大缺點
我覺得很有道理喔
頁: [1]